医药产业
2022-2027年中国医疗+养老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前景前瞻报告
发布时间:2022-08-06
2022-2027年中国医疗+养老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前景前瞻报告
- 【报告名称:】2022-2027年中国医疗+养老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前景前瞻报告
- 【报告格式:】纸质版/电子版
-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 【中文版价格:】纸质版:7600元 电子版:7800元 纸质+电子版:8000元
- 【联系电话:】166 199 87910
- 【联系人:】龙经理
报告摘要
近年大热的“医养结合”是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上游是健康管理、中游是急性医疗、下游是康复护理,形成医养结合生态链。可进一步满足高龄、失能以及患有慢性病老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医疗,而医院只能医疗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使得养老院里的老人经常要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得不到及时救治,还给家人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2021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 岁以上老人达到2.64亿人,占比18.7%;65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9 亿人,占比13.5%。我国已经从轻度老龄化迈向了中度老龄化,且呈现加剧趋势,预计未来五年将年均新增低龄老年人2300 万人,失能老人达到5000 万。快速进展的老龄化和社会结构调整,对养老产业及上下游链条、政策、机构提出新要求、新挑战,也带来新机会。
至2021 年底,至少22 家险企涉足养老市场,在全国34 个城市布局养老产业,重资产养老项目(非战略合作)70 余个;项目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以一、二线城市为主,占比超过70%,北京、上海、广东重点布局;险企所有养老项目累计将超过13 万张床位。
由于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老年人不愿意离家养老,居家养老仍将是未来的主流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病管理、关怀陪伴、健康教育等最大关怀的养老企业。将最能满足当前迫切的服务需求。“互联网”养老公司面对的居家养老服务“蓝海”市场,未来将更加灵活。
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失能化”、“空巢化”以及“少子化”等现象也亦为突出。而老年群体恰好是心血管、糖尿病等慢病的高发人群,占比接近50%。对于以上类型的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护理难度相对要大,对专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高。
此外,由于家中老人需要医疗、保健、家政等服务,未来对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很大。医疗器械、康复器械、远程医疗、护理培训等领域的公司未来成长空间很大。
报告目录
2022-2027年中国医疗+养老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前景前瞻报告
第一章 医疗+养老产业发展概述
第二章 2020-2022年国际医疗+养老产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2.1 国际医疗+养老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2.1.1 国际医疗+养老发展背景
2.1.2 国际医疗+养老发展现状
2.1.3 国际典型养老模式分析
2.1.4 国外居家养老类型分析
2.2 2020-2022年国际领先地区医疗+养老产业发展状况
2.2.1 美国
2.2.2 加拿大
2.2.3 英国
2.2.4 日本
2.2.5 丹麦
2.2.6 瑞典
2.2.7 德国
2.2.8 澳大利亚
2.3 国外医疗+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2.3.1 完善政策法律支撑
2.3.2 政府主导筹资模式
2.3.3 模式发展多样化
2.3.4 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第三章 2020-2022年中国医疗+养老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总体政策导向
3.1.2 国家鼓励政策
3.1.3 相关国家标准
3.2 经济环境
3.2.1 宏观经济发展概况
3.2.2 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3.2.3 服务业发展持续看好
3.2.4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3.2.5 未来经济发展展望
3.3 人口环境
3.3.1 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3.3.2 人口老龄化催生“养老危机”
3.3.3 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影响
3.3.4 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
3.4 社会环境
3.4.1 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变化
3.4.2 传统家庭照料功能削弱
3.4.3 养老机构医护供求不足
3.4.4 大型医院养老服务薄弱
第四章 2020-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整体发展分析
4.1 2020-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状况
4.1.1 产业发展成就
4.1.2 市场需求分析
4.1.3 产业发展现状
4.1.4 产业发展态势
4.1.5 产业消费主体
4.1.6 企业类型分布
4.2 2020-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动向
4.2.1 居家养老的发展
4.2.2 产业结构均衡发展
4.2.3 医疗重要性分析
4.2.4 产业跨界融合
4.3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压力问题分析
4.3.1 政府养老压力
4.3.2 家庭养老压力
4.3.3 社会养老压力
4.4 中国养老压力问题缓解措施分析
4.4.1 政府压力缓解措施
4.4.2 家庭压力缓解措施
4.4.3 社会压力缓解措施
第五章 2020-2022年中国医疗+养老产业发展深度解析
5.1 2020-2022年中国医疗+养老产业发展综述
5.1.1 产业发展背景
5.1.2 产业发展优势
5.1.3 产业发展现状
5.1.4 国家级试点单位
5.1.5 产业需求分析
5.1.6 产业模式创新
5.2 中国医疗+养老机构现有发展模式分析
5.2.1 医中设养模式
5.2.2 养中设医模式
5.2.3 医养合作模式
5.2.4 典型案例分析
5.2.5 效果对比分析
5.3 中国医疗+养老PPP模式发展分析
5.3.1 国外应用状况分析
5.3.2 PPP模型构建原理
5.3.3 金字塔运作模式
5.3.4 社会资本进入方式
5.3.5 主要存在问题分析
5.3.6 健康发展对策建议
5.4 中国医疗+养老产业SWOT分析
5.4.1 优势分析
5.4.2 劣势分析
5.4.3 机遇分析
5.4.4 威胁分析
5.5 中国医疗+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5.5.1 主要问题分析
5.5.2 主要发展障碍
5.5.3 供给瓶颈分析
5.5.4 需求困境分析
5.6 中国医疗+养老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5.6.1 医疗+养老发展战略分析
5.6.2 医疗+养老融合发展建议
5.6.3 医疗+养老发展政策建议
5.6.4 整合医疗+养老服务资源
5.6.5 医疗+养老价值实现路径
第六章 2020-2022年中国医疗+养老产业重点区域发展现状及规划目标分析
6.1 北京市
6.1.1 主要特点分析
6.1.2 养老服务状况
6.1.3 产业发展现状
6.1.4 项目落地动态
6.1.5 产业发展困境
6.1.6 产业发展建议
6.1.7 未来发展规划
6.2 天津市
6.2.1 产业发展背景
6.2.2 地方标准发布
6.2.3 产业发展现状
6.2.4 项目落地动态
6.2.5 产业发展困境
6.2.6 产业发展建议
6.2.7 产业发展举措
6.3 上海市
6.3.1 产业发展背景
6.3.2 主要特点分析
6.3.3 产业发展现状
6.3.4 项目落地动态
6.3.5 主要存在问题
6.3.6 产业发展建议
6.3.7 产业发展举措
6.4 重庆市
6.4.1 主要特点分析
6.4.2 产业利好政策
6.4.3 产业发展现状
6.4.4 项目落地动态
6.4.5 主要存在问题
6.4.6 产业发展建议
6.4.7 产业发展目标
6.5 河北省
6.5.1 产业发展政策
6.5.2 产业发展成效
6.5.3 产业发展困境
6.5.4 产业发展建议
6.5.5 未来发展规划
6.6 山西省
6.6.1 主要特点分析
6.6.2 产业利好政策
6.6.3 产业发展现状
6.6.4 项目落地动态
6.6.5 区域发展措施
6.6.6 产业发展目标
6.7 山东省
6.7.1 产业发展环境
6.7.2 主要特点分析
6.7.3 产业发展现状
6.7.4 行业标准发布
6.7.5 产业发展困境
6.7.6 产业推进举措
6.7.7 产业发展规划
6.8 江苏省
6.8.1 主要特点分析
6.8.2 产业利好政策
6.8.3 产业发展现状
6.8.4 项目落地动态
6.8.5 产业发展困境
6.8.6 产业发展建议
6.8.7 产业推进措施
6.8.8 产业发展目标
6.9 广东省
6.9.1 产业发展背景
6.9.2 产业发展现状
6.9.3 发展模式分析
6.9.4 项目发展动态
6.9.5 产业发展瓶颈
6.9.6 产业发展措施
6.9.7 未来发展规划
6.10 其他地区
6.10.1 辽宁省
6.10.2 安徽省
6.10.3 江西省
6.10.4 广西省
6.10.5 海南省
6.10.6 黑龙江省
6.10.7 河南省
6.10.8 湖北省
6.10.9 陕西省
6.10.10 四川省
第七章 中国医疗+养老产业典型案例分析
7.1 湖北梓山湖医疗养老项目
7.1.1 项目概况
7.1.2 项目配套
7.1.3 项目特点
7.1.4 适用性分析
7.2 汕头市白求恩医疗养老项目
7.2.1 项目概况
7.2.2 项目定位
7.2.3 项目特色
7.2.4 开发模式
7.2.5 建设理念
7.2.6 设计规划
7.3 新加坡ROLO医疗养老项目
7.3.1 项目概况
7.3.2 建设理念
7.3.3 项目规划
7.4 其他案例分析
7.4.1 安徽静安养亲苑
7.4.2 浙东南医疗养老中心
7.4.3 北京太阳城
7.4.4 康乃馨国际老年生活示范城
7.4.5 听雨观澜
第八章 2019-2022年中国医疗+养老产业主要企业布局分析
8.1 泰康之家
8.1.1 企业发展概况
8.1.2 主营业务分析
8.1.3 市场运营现状
8.1.4 企业布局状况
8.1.5 企业投资动态
8.2 无锡朗高养老股份有限公司
8.2.1 企业发展概况
8.2.2 经营效益分析
8.2.3 业务经营分析
8.2.4 财务状况分析
8.2.5 商业模式分析
8.2.6 公司发展战略
8.3 湖南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3.1 企业发展概况
8.3.2 经营效益分析
8.3.3 业务经营分析
8.3.4 财务状况分析
8.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3.6 公司发展战略
8.3.7 未来前景展望
8.4 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8.4.1 企业发展概况
8.4.2 养老领域布局
8.4.3 经营效益分析
8.4.4 业务经营分析
8.4.5 财务状况分析
8.4.6 核心竞争力分析
8.4.7 公司发展战略
8.4.8 未来前景展望
8.5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5.1 企业发展概况
8.5.2 经营效益分析
8.5.3 业务经营分析
8.5.4 财务状况分析
8.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5.6 公司发展战略
8.5.7 未来前景展望
8.6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6.1 企业发展概况
8.6.2 养老领域布局
8.6.3 经营效益分析
8.6.4 业务经营分析
8.6.5 财务状况分析
8.6.6 核心竞争力分析
8.6.7 公司发展战略
8.6.8 未来前景展望
第九章 中国医疗+养老产业投资潜力分析及风险预警
9.1 医疗+养老产业投资分析
9.1.1 产业投资机会
9.1.2 产业投资潜力
9.1.3 企业投资状况
9.2 医疗+养老产业投资风险
9.2.1 政策风险
9.2.2 融资风险
9.2.3 人才风险
9.3 医疗+养老产业投资建议
9.3.1 促进医养融合对接
9.3.2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
9.3.3 做好相关政府支持
第十章 中国医疗+养老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0.1 中国医疗+养老产业前景分析
10.1.1 产业前景展望
10.1.2 市场空间广阔
10.1.3 产业发展思路
10.1.4 未来发展方向
10.1.5 产业发展趋势
10.2 2022-2027年中国医疗+养老行业预测分析
10.2.1 2022-2027年中国医疗+养老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0.2.2 2022-2027年中国医疗+养老市场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
附录二: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
附录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附录四: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
附录五: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附录六: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图表目录
图表1 加拿大魁北克地区SIPA和美国PACE的比较
图表2 2014-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4 2014-2018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5 2018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6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7 日本经济增速伴随人口老龄化下行
图表8 日本的财政刺激和政府负债
图表9 日本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速
图表10 日本地价指数
图表11 日本劳动人口比例与人均GDP的关系
图表12 日本劳动人口比例与房价指数的关系
图表13 中国劳动人口比例与人均GDP的关系
图表14 中国劳动人口比例与房价的关系
图表15 日本顺周期的杠杆率变化
图表16 中国顺周期的杠杆率变化
图表17 日本逆周期的财政政策
图表18 中国逆周期的财政政策
图表19 中国目前的人口性经济周期
图表20 基准情形下人口老龄化与GDP增速
图表21 基准情形下的杠杆率
图表22 基准情形下的人口迁移
图表23 基准情形下的房价
图表24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实践模式及特点
图表25 “医中设养”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构建框架
图表26 “养中设医”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构建框架
图表27 “医养合作”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构建框架
- 电话订购:166 199 87910
- 邮件订购:hjbaogao@163.com
- 微信订购:166 199 87910
数据来源权威
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统计局年鉴,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专业品质保证
公司从事行业研究与市场调研多年,具有资深研究与咨询人员30多位,90%以上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11、985高校及研究生比例为50%。同时,公司拥有强大的智囊顾问团,与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专家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高素质的专业研究团队将帮助客户实现价值,与客户一同成长。
买得放心省心
公司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在客户中信誉良好,报告订购以后我们的研究人员将会为您提供全程的后续修改及补充服务。
享受增值服务
购买研究报告后公司将提供一年的行业数据、产量数据免费更新服务。
贴心定制报告
如果您在网站上找不到你要的报告,您可以来电订制您要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