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我国种业发展历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以2000年《种子法》实施为标志,我国种业进入市场化阶段,计划经济色彩逐渐淡化,看不见的市场之手逐步发挥主要作用。
1949-1977年:“四自一辅”阶段。实行“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的方针,在全国建立起以县良种场为核心、公社良种场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三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1978-2000年:“四化一供”阶段。实行“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的方针,以大规模建设各类原(良)种场和种子繁育生产基地为核心。
2001-2009年:市场化改革阶段。重要里程碑是《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我国种业生产开始进入以新品种培育为核心的市场化竞争时期,民营企业逐步增多成为市场主体。
2010年-现在:深化改革阶段。农业部把2010年定为种子执法年,确立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的地位,明确了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建设种业强国的目标,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加快行业整顿整合。
由于种植面积大,商品率较高,三大主粮种子占据我国商品种子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玉米种子市值规模最大,达279亿元,水稻种子194亿元(其中杂交稻139亿元、常规稻55亿元),小麦种子161亿元,分别占比22.7%、15.8%和13.11%。
杂交作物种子的商品化率一般为100%,因为生产上利用的一代杂交种,具有双亲的综合优势,而从第二代开始便产生性状分离现象,生长不一致,产量降低,因此生产上杂交种子只能用一年,不能继续留种。由于杂交优势突出,现在农民种玉米用种基本为杂交种子,而杂交小麦和大豆育种研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杂交种商业推广缓慢,农民种植依赖大量常规种,因此玉米种子和杂交稻种子商品率高达100%,而小麦和大豆因为受农民自留种的种植习惯制约,种子商品化率较低。
种业分析报告对种业行业进行了详细的种业行业分析研究,内容包括行业国内市场分析,国外种业行市场分析,种业行业市场供需分析、种业行业竞争对手分析,种业行业前景分析,种业行业市场风险分析。最后种业行业研究报告对种业行业前景做出了研究预测。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种业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种业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种业简介
一、种业的定义
二、种业的特点
三、种业的优缺点
四、种业的难题
第二节 种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种业的意义
二、种业的应用
第二章 近年中国种业行业发展环境分析及展望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一、国民生产总值(GDP)
初步核算,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9%。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1.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1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长5.7%。国民总收入98845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5009元/人,比上年提高6.2%。

二、工业生产与效益情况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7109亿元,比上年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8%;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私营企业增长7.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5.0%,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纺织业增长1.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9%,汽车制造业增长1.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5%。
三、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四、财政与金融
五、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六、消费物价指数情况
第二节 种业相关环境分析
一、技术环境
二、政策环境
第三节 我国最新经济运行分析
一、投资分析
二、出口分析
三、消费分析
第三章 种业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种业行业产业链概述
第二节 种业上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上游原料市场发展现状
二、上游原料生产情况分析
三、上游原料价格走势分析
第三节 种业下游应用需求市场分析
一、下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下游行业需求状况分析
三、行业需求前景分析
第四章 种业行业标杆企业研究
第一节 A企业
一、公司简介分析
二、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三、公司产品分析
四、公司发展分析
第二节 B企业
一、公司简介分析
二、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三、公司产品分析
四、公司发展分析
第三节 C企业
一、公司简介分析
二、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三、公司产品分析
四、公司发展分析
第四节 D企业
一、公司简介分析
二、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三、公司产品分析
四、公司发展分析
第五节 E企业
一、公司简介分析
二、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三、公司产品分析
四、公司发展分析
第六节 F企业
一、公司简介分析
二、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三、公司产品分析
四、公司发展分析
第七节 A1企业
一、公司简介分析
二、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三、公司产品分析
四、公司发展分析
第八节 A2企业
一、公司简介分析
二、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三、公司产品分析
四、公司发展分析
第九节 A3企业
一、公司简介分析
二、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三、公司产品分析
四、公司发展分析
第十节 A4企业
一、公司简介分析
二、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三、公司产品分析
四、公司发展分析
第五章 中国种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中国种业市场供需状况
一、中国种业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二、中国种业市场供给分析
三、中国种业市场需求分析
四、中国种业市场进出口分析
五、中国种业产品价格分析
第二节 种业行业供给关系因素分析
一、需求变化因素
二、厂商产能因素
三、原料供给状况
四、技术水平提高
五、政策变动因素
第三节 种业行业需求关系因素分析
一、下游行业的发展
二、产品价格因素
三、产品替代因素
四、关联行业发展因素
五、种业行业政策因素
第六章 种业行业投资区域分析
第一节 种业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二节 种业行业主要省市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种业行业投资区域建议
第七章 种业行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第一节 种业行业环境分析
一、消费者分析
二、竞争者分析
第二节 种业行业营销策略
一、品牌策略
二、形象策略
三、产品策略
四、定价策略
五、促销策略
第八章 种业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9年发展环境展望
一、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二、2019年政策走势及其影响
三、2019年国际行业走势展望
第二节 2019年种业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9年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二、2019年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三、2019年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第三节 2020-2026年中国种业市场趋势分析
一、2015-2019年种业市场趋势总结
二、2020-2026年种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2020-2026年种业市场发展空间
四、2020-2026年种业产业政策趋向
五、2020-2026年种业技术革新趋势
六、2020-2026年种业价格走势分析
第九章 2020-2025年种业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展望
第一节 种业行业投资机会
一、种业行业区域投资机会
二、种业需求增长投资机会
第二节 种业行业投资风险展望
一、宏观调控风险
二、国际竞争风险
三、供需波动风险
四、技术创新风险
五、经营管理风险
六、产品自身价格波动风险
第十章 种业行业盈利模式与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国外种业行业投资现状及经营模式分析
一、境外种业行业成长情况调查
二、经营模式借鉴
三、在华投资新趋势动向
第二节 我国种业行业商业模式探讨
第三节 我国种业行业投资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一、战略优势分析
二、战略机遇分析
三、战略规划目标
四、战略措施分析
第四节 2020-2025年我国种业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五节 最优投资路径设计
一、投资对象
二、投资模式
三、预期财务状况分析
四、风险资本退出方式
第十一章 2020-2026年中国种业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20-2026年中国种业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2020-2026年中国种业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二、2020-2026年中国种业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20-2026年中国种业行业供需预测分析
一、2020-2026年中国种业行业供给预测分析
二、2020-2026年中国种业行业需求预测分析
第三节 2020-2026年中国种业行业进出口预测分析
第四节 2020-2026年中国种业行业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种业报告图表见报告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