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国际能源署最新预测未来国际油价必将大涨
发布时间:2014-04-22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若现有能源政策得以落实,原油价格将从2009年的每桶60美元上升到2035年的113美元每桶。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因素都推动了价格上涨。
需求方面,未来25年内石油需求持续增长,到2035年达到每天消费9900万桶,比2009年高1500万桶。所有的净增长都来自非OECD国家,来自中国的增长占到了近一半。供给方面,原油产出到2020年达到顶峰,每日产出接近6900万桶,另一方面,天然气凝析液(NGLs)和非常规石油(特别是加拿大的油砂)强劲增长。
交通部门是石油需求最大的部门。国际能源署预计,世界汽车拥有量将从今天的8亿辆增加到2035年的16亿辆,其中中国的汽车拥有量将呈10倍增长。但比罗尔说,即使是这样,中国每千人的汽车拥有量到2035年仍然只有240辆,远低于今天的欧洲(500辆)和美国(700辆)。
面对油价上涨的局面,国际能源署建议,包括中国在内的石油进口国应大力支持替代能源的发展,从而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获取较有利的谈判地位。
与石油形成对比的是,天然气价格很可能将下降,这是由于全球的“天然气过量供应”(gas glut),比罗尔说。未来几年可能迎来天然气的“黄金时代”。
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天然气未来25年内将增长44%,主要来自中国和中东。其中非常规天然气占到新增天然气供给的35%。
黑海地区作为全球油气来源的重要性将逐步显现。黑海在全球跨地区贸易中的份额,石油方面将从现在的6%增长到2035年的9%,天然气从现在的4%增加到11%。而中国将会和欧洲一起成为黑海油气除俄罗斯之外的重要买家。国际能源署称,“土库曼斯坦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已经将中亚天然气的重心东移。”中国从黑海地区的天然气进口将在2035年前达到600亿立方米,但关于过于依赖这条供应通道的忧虑可能会限制增长的速度。
比罗尔说“这是给布鲁塞尔的一个信息”,欧洲从黑海进口油气以降低对俄罗斯油气依赖的希望,可能会受到来自中国竞争的影响。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