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IT

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投资潜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2-08-28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我们各级各类教育在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大困难,面临很大挑战。
  
  (1)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均衡、公平;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实践教学资源缺乏,产业对接水平较低,校校通尚未实现,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训、对接;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但质量、应用水平不高,发展的关键在于优质、融合;继续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初步实践了网络办学,资源积累基础薄弱,开放大学尚未形成,发展的关键在于个性、灵活。
  
  (2)基础设施的现状是天地网络初步成形,互联互通尚未实现,宽带尚未普及,发展的关键词是"解决有无、普及覆盖、性能提升";资源与应用的现状是初具规模,质量、数量均显不足,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发展的关键词是"有无、能用、好用";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是单个业务系统较多,业务环节尚未全部覆盖,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发展的关键词是"单个应用、数据互通、流程再造";保障体系的现状是组织体系未理顺,资金投入机制未形成,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发展的关键词是"理顺机制、确保投入、规范发展"。
  
  (二)十年发展规划介绍
  
  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意识问题、机制问题、经费问题和队伍问题。鉴于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体现了技术的作用,以技术驱动改革,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规划纲要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独立一章,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
  
  《规划纲要》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包含三方面内容: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编制的思路就是教育要改变。信息化能够助力教育改变现状,这是一个出发点。①社会改变了,教育要能够应对信息化、全球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国际挑战;②教育要满足人民对优质、公平、终身、个性化等方面的期盼;③教学发生了改变,要求教育者、社会等相应改变以引领潮流;④教育在改革的同时,要考虑国情实际。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描述的"起步、应用、融合、创新"技术与教育融合路线图以及我国现实情况,我国教育与技术应用的融合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现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正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到2015年达到应用整合阶段;力争到2020年进入全面融合、部分创新阶段,即融合、创新阶段。
  
  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分为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四个部分。所制订的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指标最终将弥补现阶段发展的短腿,达到基本均衡,即基础设施上实现宽带全接入、终端全覆盖,资源上总量极大丰富、质量明显提升,管理信息化方面业务全覆盖、部分流程再造,应用上信息化能力显著提升,保障措施方面保障体系与机制发展成熟。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信息化教学应用重点突破,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数字化优质资源广泛共享,网络化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发展任务着力解决两大类问题:一是助力教育解决什么问题;二是信息化自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从2011年到2015年具体做5件事情:一是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平台层(基础云服务平台)、网络层(IPv6/IPv4)、传输层;二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教育资源云;三是管理信息化,建立教育管理云;四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在各级各类学校试点、示范、应用;五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包括能力培训、标准研发、研究支持、运维服务。在具体实现上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包括政策、组织、技术和经费等方面。
  
  (三)未来发展展望
  
  未来的教室一定是云端教室,包括电子课本、电子课桌、电子书包、电子白板......在资源方面,由模拟媒体到数字媒体,再到网络媒体,资源最终都在教育云上,内容达到极大丰富,从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必须具备创意与创新、沟通与协作、研究与获取信息、批判性思维、决策与解决问题、信息化公民素养、科技理论与应用六大能力。21世纪的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则包括引发学生学习与创意、设计开发信息时代的学习经验和评估准则、塑造信息时代的工作与学习模式、提升和塑造信息化公民责任感、从事专业发展与领导力培养几个方面。未来的教育管理者要具备富有远见的领导力、信息时代的学习文化、卓越的专业实践、系统性的改善信息化公民素养。在信息化环境下最终形成未来的教育生态,信息化教育教学不再是试点,不再是示范。针对此,2005年9月,哈佛大学发布的"开放ICT生态系统路线图"给我们提供了参考蓝图--数字环境随时随地可以普适接入,网络资源像水、电、空气一样方便地广泛共享。教育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协作者,而不是简单的"传道者";学生可以向周围的社区、网络资源等学习;管理者自主管理;学习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成为常态,最终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