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 背光源和电容式触摸屏作为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其发展方向在一定程 度上受平板显示器发展方向的影响,其市场容量由终端设备对平板显示器的需求 量决定。
(1)LED 背光源市场概况及市场前景
LED 背光源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可与液晶显示 面板产品的市场规模相对应,每一部搭载液晶显示面板的智能终端都对应一片 LED 背光源产品。按照尺寸分类,LED 背光源可以分成中小尺寸和大尺寸两类。 20 英寸以下的中小尺寸产品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无 人机、车载显示、工控医疗等领域,20 英寸以上的大尺寸产品主要应用在液晶 电视、工业电脑、集中监控显示设备等领域。
根据权威机构IDC 数据统计,2018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05 亿部,同 比下降4.14%,智能手机行业市场增长率逐渐放缓,近三年市场规模稳定在14 亿部左右。

在手机终端市场规模稳定的情况下,国内厂商出货量连年攀升、持续提高市 场占有率。根据IDC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手机前五大厂商分别为 三星、苹果、华为、小米和OPPO,在三星和苹果出货量下滑的情况下,华为、 小米实现了出货量超过30%的增长率。我国本土品牌智能手机凭借性价比高、 个性应用符合客户使用习惯等优点持续创新高,年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 平。国产手机厂商的出货量稳定提升带动上游国内平板显示器件厂商出货量的提 升。

液晶面板显示技术与OLED 显示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存在竞争关系,因而 在总体手机市场规模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的LED 背光源的 市场规模也由两种显示技术的市场份额而决定。
目前,由于OLED 显示面板存在工艺复杂、良率较低、成本较高、使用寿 命较短等问题,OLED 显示面板只能局部替代液晶显示面板市场。终端应用市场 规模巨大,未来很长时间内,OLED 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将长期共存,共同 促进市场繁荣发展。
① OLED 显示面板成本较高
AMOLED 生产线的投资额为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的4~5 倍,巨额的投资给 OLED 面板厂每年带来大额的折旧,导致分摊到产品的成本较高。与液晶显示面 板相比,AMOLED 屏的生产制程复杂,工序多出液晶显示面板一倍以上,一直 存在良品率低的问题,导致直接成本偏高。上述因素导致AMOLED 屏的成本大 幅高于液晶显示屏成本,虽然AMOLED 的成本在下降,但预计未来几年,AMOLED 屏的成本仍将持续大幅高于液晶显示屏。
② OLED 屏对液晶显示屏的替代效应目前主要体现在高端手机
由于AMOLED 屏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高端手机领域。根据赛迪工业 和信息化研究院数据,2018 年全球AMOLED 面板出货数量预计为4.5 亿片,同 比增长3%,其中智能手机AMOLED 面板出货数量预计为4 亿片,也就是说在 14 亿全球手机市场中,液晶显示屏仍然保持主流地位。
电视、电脑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是中到大尺寸液晶屏LED 背光主要应用领 域,目前OLED 显示技术渗透率较低。LED 背光源的出货量可与下游终端应用 产品的出货量相对应,总体市场已趋饱和状态,市场规模比较稳定。
电视出货量方面,根据TrendForce 的最新数据,2017 年全球品牌液晶电 视出货量2.10 亿台,2018 年出货量预计2.18 亿台,增长3.90%。OLED 技术 在大屏显示领域的渗透率还较低,2017 年,OLED 电视全球出货量仅150.00 万 台,不到液晶显示电视出货量的1.00%。
电脑显示器出货量方面,根据Wind 资讯的数据统计,2015 年开始全球平 板电脑出货量出现一定的下滑,2017 年全球平板出货量1.64 亿台,同比减少 6.29%。
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方面,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 指出,2016 年全 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1.612 亿台,2017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1.647 亿 台,同比增长2.17%,预计2018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1.638 亿台,市场 规模已趋稳定。
背光源行业发展初期,行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和日本、韩国,主要企 业有中国台湾的瑞仪光电和中强光电、日本欧姆龙集团、日本美蓓亚集团、韩国 e-LITECOM 公司等。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以及韩国、日本等厂商的产 能转移,我国大陆本土企业发展较快,本土厂商中小企业较多,行业呈现梯队分 化效应,且集中度日渐提高。
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凸显集中化和头部效应。一方面,集中化的提高是通过产业链传导而上的。由于平板显示的下游厂商市场份额相对集中,这些客 户通常为国内外知名终端设备制造商如华为、小米、OPPO、vivo、三星等。与 这类客户形成合作关系一般需经过产品认证及供应商认证两个复杂过程,涉及到 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认证周期较长。上述客户在现有供 应体系运作良好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轻易增加或改变其供应商的结构。根据IDC 数据,全球市场中除前五大手机生产商以外的其他厂商的份额已经连续三年下 降,份额向头部厂商尤其是国产厂商集中,并且,终端厂商的持续集中会通过稳 定的供应结构向产业链上游传导。另一方面,由于单一批次的终端产品需要在质 量和规格上保持一致,因而面板厂商在获取订单的过程中存在马太效应,即产品 质量高、供货速度快的头部厂商将一次性获取规模数额较大的订单。
(2)触摸屏市场概况及市场前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在全球的普及,以及 车载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查询系统等多种触摸屏终端的推广使用,全球触摸屏产 品和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产业规模不断提升。根据IHS 的研究数据,触摸屏在 手机面板中的渗透率从2009 年的26%迅速增长到了2012 年的65%,2013 年 达到77%,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触摸屏目前在手机面板中的渗 透率已接近100%,可以说基本上每一台智能手机都搭载触摸功能,触摸屏市场 规模与终端手机市场规模相对应,而车载显示、工业控制显示等专显类终端设备 出货量和触摸屏应用比例也在持续增加,也为触摸屏市场发展带来新动力。
从产品应用技术层面来看,触摸屏市场正面临巨大变化,内嵌式电容触摸屏 凭借其显著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正不断挤占传统外挂式电容触摸屏市场。国际方 面,苹果和三星两大品牌内嵌式触控手机的出货量持续增长。国内方面,华为、 小米、OPPO 和vivo 等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中高端机型上也加大了内嵌式电容 触摸屏的应用。IHS 研究数据显示,自2016 年内嵌式电容触摸屏在手机中的占 有率已超过50%成为市场主流。随着消费者对手机触控性能要求的提高,In-Cell、 On-Cell 等内嵌式触控技术在手机中的应用渗透率将进一步上升,进一步带动触 控屏中的On-Cell 的ITO 镀膜和In-cell 抗干扰高阻膜加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