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G 深加工产品MTBE 和异辛烷前主要应用于清洁汽油的生产。
汽油是由石油炼制得到的直馏汽油组分、催化裂化汽油组分、催化重整汽油 组分等不同汽油组分经精制后,与高辛烷值组分经调和制得。原油蒸馏、催化裂 化、热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等过程都产生汽油组分,但上述汽油组分由于 抗爆性和热值较低,不能直接作为汽油发动机燃料,需要将其精制并加入具有高 辛烷值组分和能够提高抗爆性能的添加剂进行调和制成商品汽油。
(1)汽油质量控制指标
汽油质量的主要控制指标包括抗爆性(通过研究法辛烷值等指标反映)、硫 含量、蒸汽压、烯烃含量、芳烃含量、苯含量、腐蚀、馏程等。汽油抗爆性能是 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由于燃烧不正常引起爆震的能力,它是汽油燃烧性 能的主要指标。汽油抗爆性指标用“辛烷值”进行标注,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 好;一般设定2,2,4-三甲基戊烷的辛烷值为100,正庚烷的辛烷值为0,成品汽油 各种组分的辛烷值通常依据其与2,2,4-三甲基戊烷、正庚烷的抗爆性差异来确定。 测定辛烷值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研究法和马达法,我国汽油标号采用汽油的研 究法辛烷值表示,例如95 号汽油是指与含95%2,2,4-三甲基戊烷和5%正庚烷抗 爆性能相当的汽油燃料。
2016 年12 月23 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车用汽油(GB17930-2016)》标准,规定自2017 年1 月1 日起全面实施车用汽油(V)的技术 要求,自2019 年1 月1 日起全面实施车用汽油(VIA)的技术要求,自2023 年 1 月1 日起全面实施车用汽油(VIB)的技术要求。车用汽油具体指标对比如下:

在国内炼化企业采用相关技术对汽油进行脱硫和降烯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 地伴随着精制后汽油辛烷值降低的情况。在“降硫降锰降烯烃”的标准要求下, 国内汽油辛烷值呈下降趋势,故而国五及之后标准的升级采用了“降号升标”的 做法,在提高硫、锰、烯烃等限值要求的同时,将车用汽油标号由“90 号、93 号、97 号”分别调整为“89 号、92 号、95 号”。
(2)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方法与技术
LPG报告显示我国汽油品质升级过程中对汽油的硫、锰、苯、芳烃、烯烃等含量提出了严 格要求,降低芳烃、烯烃含量的要求使得汽油的辛烷值不可避免的降低,而提高 汽油辛烷值的主要途径是增加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或抗爆剂,也可通过改进技术、 更换催化剂等方式来实现。
全球最早被使用的汽油抗爆剂是四乙基铅〔Pb(C2H5)4〕。一般来说,只要在 汽油中加入0.2%~0.5%的四乙基铅就可以显著地提高汽油的抗爆性。但是,在 汽油中使用四乙基铅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四乙基铅有毒,只需少量就可以使 人体中毒;另一方面四乙基铅在气缸中燃烧后,其中的铅会变成氧化铅沉积下来, 增加积炭量,引起气缸过热,增大发动机零件的磨损。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通常 会在四乙基铅中加入一种导出剂,使铅成为挥发性物质从气缸中排出,但这种工 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随着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及保护环境的需要,国际 上已经限制向汽油内加入烷基铅,并逐步向汽油低铅化和无铅化发展。
20 世纪70 年代,成品汽油开始将含氧化合物作为新的汽油调和组分,比较 常见的含氧化合物有甲醇、乙醇、MTBE、叔丁醇等,具有相当高的无铅辛烷值, 但也存在蒸发性、互溶性、腐蚀性、毒性和废气排放以及经济性等问题。其中,MTBE 作为汽油添加剂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它不仅能有效提高汽油辛 烷值,改善汽油性能,降低尾气中CO 含量,同时也可降低汽油生产成本。MTBE 应用至今,需求量、消费量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其生产技术也日趋成熟。
近几年,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强,汽油标准的不断提高,国五、 国六汽油标准的陆续全面推广,异辛烷以其含硫量低、不含芳烃和烯烃、辛烷值 高、热值高等优点成为清洁汽油的理想组分,市场需求量逐年大幅增加,行业进 入快速发展期。
目前常见的汽油添加剂主要有MTBE、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甲 基叔戊基醚(TAME)、叔丁醇、乙醇等,此外也可直接使用异辛烷作为组分调 和生产高辛烷值汽油。

上述高辛烷值汽油组分中,醇类和 MTBE 均为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的 体积热值比汽油低,大量加入会降低汽油热值,影响汽车发动机性能,增加油耗, 因此一般规定汽油中氧的质量分数不大于2.7%,从而使得含氧化合物作为汽油 组分的添加比例存在限制,与之相比,异辛烷作为清洁汽油的生产原料则具有一 定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