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水
我国啤酒行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2-08-15
在啤酒节之际,一项最新的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啤酒消耗量实现连续27年上涨。中国连续第10年成为最大的酒精饮料消耗国,其2011年的啤酒销量占到了全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而美国则以11.7%的全球销量份额再次排名次席。
但是,今天我们所喝的跟前几年所喝的啤酒种类并没有什么差别,口味也没有什么改变,包装更是千篇一律的“酱油瓶”式的啤酒瓶和易拉罐。即使有些啤酒企业作了一些产品的创新,但绝大部分最终都没有成功,如女士啤酒、暖啤、苦瓜啤、干啤、果味啤等,均刚有了铺货,就被市场不认可,最终折戟而返。
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啤酒产业创新老大难?
一、中国啤酒市场并没有按照合理的道路进行发展,因为想走快路,结果却走了一些弯路。啤酒行业内的许多企业仓促上马未作市场研究的居多,上马一个产品后,就可能没有技术能力再开发新产品;并且绝大部分是属于中小型企业,对产品开发重视不足,想一支产品走天下。同时,并没有觉得啤酒口味是啤酒能否畅销的根本,这样造成啤酒厂到处开花,但产品品质、口味、包装等研究不足,开发不足的情况。
二、有的企业可能因为地域或政策的原因而在局部区域销售不错,从而产生了产品销售好,产品广受认可的假象。这种假象促成企业认为产品好,口味不错,不需要进行创新的认识,从而放慢了产品创新的进程。这种封闭式消费抹杀了产品创新的发展。
三、缺乏技术人才。中国的轻工业发展进步很快,但轻工学校的学习教材老化,资料更新慢,甚至研究资金可能不足,研究攻关条件不优,使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到社会上后要进行全面的再学习,而这种学习不一定有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所以,真正培养的人才明显不足或跟国际上相比有劣势。
同时,培养出的技术人员还可能很快被该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作环境所同化,最后变成了生产人才或生产管理型人才,技术人才实际上还是处于严重缺乏状态。
四、缺乏研究人才及研究氛围。也缺乏交流,没有像很多行业一样百家争鸣,研究氛围活跃,在各种技术刊物上大家交流各抒己见,百花才能齐放。跟饮料行业和白酒行业相比,啤酒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封闭性很强的行业,以致国内有几个食品类刊物,根本就没有啤酒板块,啤酒研究的作者和文章都出奇的少。即使有一些有志于啤酒研究的人才,,也不得不屈服于行业研究的悲凉。处于这样的环境,那就更不用去谈一些大企业之间的联合研究与开发,一些企业之间的产品技术合作了。
同时中国啤酒业还可能缺乏一些有效的国际交流。即使是一些在国内已运作多年的国际啤酒企业,在国内也是先推广其成熟产品,到还没有开发出新产品时,可能已经折戟而返了。
与国外的同行研究与交流的缺乏,使我们看到国外的一些无醇啤酒、上面发酵啤酒在中国还很少去认知和研究,可能已有一些企业在尝试,但相对于这世界上正热火朝天的产品研究开发趋势,我们作为第一啤酒产能国,不得不感叹有点惭愧!
五、很多企业的技术人才不是复合型人才,或者说与一线市场无沟通,不能了解到市场的真正需要。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