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3-01-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趋势在汽车工业中得到充分体现。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依据价值链而进行的一场国际分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机遇。全球价值链上生产环节的空间转移为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创建自主品牌,创造了一条自主创新发展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劲的同时,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呈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产要素的结构升级,创新要素日益充裕,特别是基础教育、职业培训逐渐普及,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知识型人力资源的优势开始显现。中国汽车产业的比较优势应该逐渐由低成本的一般制造转化为低成本研发和低成本复杂制造的优势。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过度依赖于外资。上一轮的“合资合作”战略的推进初步实现了中国汽车大国地位的确立,而汽车产业新一轮外资战略将进入“合作合资”的新时代。未来中国汽车产业战略转型的核心是要以多层次战略取代单一战略,即从单一的廉价劳动力战略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模式转变。劳动力要从简单加工型向知识型服务型扩展; 劳动力要素要由低级向高级延伸; 汽车产业升级要向价值链的高端链节攀升,实现链条跃迁。 简而言之,是以合资模式为主拓展到合作模式为主的更广泛的领域。

    根据目前汽车市场的状况以及汽车产品价值链的分布,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和市场空间,将会从根本上激发我国自主品牌企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在区域社会网络和产业网络所蕴含的融资、技术、生产组织优势协助下,通过创造性地重构地方产业网络,重新配置要素资源,快速转化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引导和激发了整个区域的持续升级。

    国际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企业技术外溢作用的途径包括人才流动、当地配套、技术交流、技术示范和技术竞争。技术外溢效果的大小不仅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有关,而且还与自主创新企业的学习能力、配套能力、竞争力等因素有关; 跨国公司转移的技术通常仅略高于国内先进技术,因此中国汽车产业的基础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决定跨国汽车公司转移技术的主导因素。不仅要通过汽车产业政策导向来调整外资投资方向,而且还要以此来促进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因此,必须结合自主创新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或潜力,对合资、合作进行综合评估,有选择地引进项目或制定外资政策才更具有意义。

    未来中国汽车产业战略转型必须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转型,着眼于建设现代化汽车强国的远大目标,通过汽车产业战略转型实现我国汽车产业5 个过渡: 由支柱产业迈向战略产业; 由汽车产业链低端逐步攀升到产业链高端; 由外资主导转向内资主导; 由国外品牌主导转向自主品牌主导; 由缺乏核心技术转向拥有核心技术。

    建立合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的原则是,排除不能确切体现实际国民福利与增长发展意义的指标( 如外资数量、生产规模) ,改进因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变异指标( 如GDP) ,采用更加真实体现国民福利提高的新指标( 如外资企业的税收、利润的增加值、单位生产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以及技术创新指标( 如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合资自主品牌车型等) 。要研究制定利用外资的效益指标,使之导向性更加科学合理。

    基于全球化环境的变化、汽车产业不同发展路径的比较分析以及外资战略转型的构想,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在政府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再定位,制定汽车产业升级与新一轮外资战略的对策与措施,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