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踏车(Peledec)属于电动自行车类别,是一种以人力骑行为主,电踏车 电机及配套电气系统提供动力为辅的交通工具。1993年,日本雅马哈公司成功研 发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电踏车。随后,电踏车开始在日本、欧洲、北美等国家 和地区流行。从国际市场来看,电踏车在欧洲市场发展最为成熟,最大市场集中 于德国、荷兰、比利时、瑞士、奥地利、意大利、法国、英国等欧盟诸国,日本 市场较为稳定,美国市场发展较快。电踏车的主要功能是轻松代步及休闲健身。
(1)欧洲电踏车行业市场概况
电踏车在21 世纪初进入欧洲市场,在经历了初期(2006—2010 年)的“井 喷式”发展后,目前已进入稳步增长阶段,年增长率稳定在15%-25%左右。

电踏车在欧洲市场发展迅速,销量从2006年的9.8万辆增长到2017年的208.8 万辆,2017年度的销量较2016年度增长了25.30%,近十一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2.06%。2017年欧洲电踏车销量前四的国家为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其中 德国销售了72万辆、荷兰销售了29.4万辆、比利时销售了21.83万辆、法国销售了 25.49万辆,上述四国销量总额占比超过欧洲市场的70%,欧洲电踏车销量市场集中度较高,具体 如下图所示:

荷兰、德国、比利时、丹麦等欧洲大陆国家有着较为悠久的自行车文化传统, 电踏车在不改变“骑行”特质的前提下,让骑行变得更加轻松。欧洲用户更加看 重运动和健康生活,对电踏车的价格敏感程度不高。同时,该部分群体对产品和 品牌的粘性较高,一旦认可了某一品牌的电踏车产品,重复购买率较高。根据欧 洲自行车产业协会的报告:“2017年,德国电动自行车市场销量达到72万辆,相 比2016年度增长了19%;法国电动自行车销售达到25.49万辆,相比2016年度增长 了90%。”德国两轮车公会(ZIV)的报告指出:“如今,在德国售出的每五辆 自行车中,就有一辆是电动自行车,并估计2018年上半年,德国销售了约67万辆 的电动自行车”;法国产业协会自行车运动联盟主席Jerome Valentin预测:“未 来几年法国电动自行车将持续大幅度增长,七年之内将达到100万辆”。
早期的欧洲电踏车企业普遍采用速度传感器,这是因为:①早期欧洲企业尚 未掌握力矩传感器技术,因此采用了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的速度传感器;②欧洲并 没有规定电踏车骑行时人力和机械动力的比例,因此力矩传感器并不是欧洲电踏 车所必须的零部件。但是,随着电踏车应用领域的扩大,从原先在公路上骑行延 伸到山地、雪地的骑行,力矩传感器相比于速度传感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欧洲生产商也开始大力投入力矩传感器的研发。目前,以 博世为首的欧洲制造商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力矩传感器技术,并应用到生产中。
近年来,欧洲自行车市场总体呈现上行态势。从自行车市场内部进行分析, 传统自行车产业呈现下行态势,生产和销售规模逐年缩减,而电踏车的市场规模 不断扩大,销量逐年攀升,已经成为推动欧洲自行车产业的主要力量。根据刊载 在中华网上《共享电单车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文:“德国Bosch 集团分析预测, 2020 年,电动自行车占自行车零售比例将上升到50%”,意味着到2020 年电踏 车在欧洲市场的年销量将达到千万台的规模。而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现代 化设计、驾驶和电池技术不断发展,加上新的商业模式,电踏车对消费者和企业 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此外,欧洲的电踏车客户越来越年轻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目前,欧洲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踏车消费市场。发行人专业从 事电踏车电机及配套电气系统的研发及生产,目前已掌握了电踏车电机及配套电 气系统的成熟技术,产品实现量产,质量达到了欧盟标准。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 受到了欧洲客户的广泛欢迎。同时,发行人凭借稳定的研发团队和领先的研发技 术,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持续保持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2)日本电踏车行业市场规模
日本是最早研发、生产和销售电踏车的国家。日本企业设计电踏车的最初构 想是为了减轻国民的出行负担。由于日本国内多为丘陵地形,道路崎岖不平,日 本居民特别是妇女儿童骑自行车出行十分费力,因此研发通过电机驱动系统提供 辅助动力的电踏车成为了当时日本的必要选择。根据日本工业设计标准《JIS D9115:2017》的规定,电踏车所使用的人力辅助电动机必须符合如下规定:当 车速小于10km/h 时,辅助力比例为2;当车速大于10km/h 且小于24km/h 时, 辅助力比例值依照公式2-(v-10)/7 计算,其中v 表示车速;当车速大于24km/h 时,电动机不得再提供辅助力。因此日本企业专门研发了力矩传感器用于测度使 用者在骑行过程中提供的动力,进而计算出电机需要提供的辅助动力。
目前,日本电踏车市场的主要客户群体是中、高龄妇女和儿童,用于解决日 常生活中代步问题。要满足日本电踏车工业标准《JIS D9115:2017》中的相关 要求,力矩传感器是很难绕过的一道技术壁垒,当时国际上其他企业尚不具备成熟的力矩传感器技术(日本的雅马哈、松下等企业在20 世纪90 年代即掌握了力 矩传感器技术,而海外企业直到2003 年之后才有博世等世界电气巨头企业开始 研究力矩传感器)。外资品牌进入日本市场的难度很大,加上日本民众更加青睐 本土品牌,国外品牌很难受到认可,因此长期以来日本电踏车电机市场主要由雅 马哈、松下、普利司通等日本本土企业占据。
目前,日本轻型自行车的产量正在下降,电动自行车的产量反而在逐年增加, 日本的电踏车产品年消费量约50-60 万台。未来随着日本全面进入高龄化社会和 减少汽车废气排放呼声的加强,日本电动自行车的需求量将持续扩大。
(3)北美电踏车行业市场规模
相比于日本和欧洲市场,电踏车进入北美市场较晚,并且由于北美以平原为 主、地广人稀,汽车是当地人更为普遍的出行工具。尽管如此,仍有部分自行车 运动的爱好者和极限运动的发烧友成为电踏车产品的消费者,除购买电踏车整车 产品外,北美消费者也热衷购买电踏车的轻型电机和控制器系统产品进行DIY 改装。根据商务部发布的《自行车出口技术指南(2016)》,“电动自行车是2012 年才开始在美国庞大的运动/休闲市场上争得立足之地。2013 年美国电动自 行车销售量仅有18 万辆,比2012 年几乎翻了一番。电动自行车今后在美国市场 的销量必定越滚越大,最终肯定会成为美国自行车市场主流产品之一。”目前, 美国市场的年消费量大约为25-30 万台。
(4)国外电踏车行业发展趋势
国外各发达国家均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人成为电踏车的潜在买主;同 时电踏车产品朝“运动化”和“年轻化”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 选择,电踏车逐渐渗透到运动爱好族和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同时,随着社会分工 的不断细化,现代化驾驶和电池技术、新一代力矩传感器、无链传动技术、自动 变速技术等将成为新的技术发展点,新的商业模式例如电踏车租赁模式和电踏车 运输模式也将逐渐兴起。总体而言,尽管境外各主要市场的侧重及发展速度不一, 电踏车均处于较为景气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