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

东北地区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3-02-20
东北地区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东北地区医药产业与自身相比有较大发展,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与世界医药发展的趋势相比,东北地区医药产业发展还存在明显差距。
   
  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世界医药业的竞争已进入少数“寡头”称雄的时代。我国医药前十强占国内市场25%,医药企业呈规模化发展趋势。相比之下,东北地区医药企业市场集中度严重偏低。
   
  二是产业链脱节,产业结构发育不全。东北地区医药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中药和抗生素产业方面。完整的中药产业链应为:中药材采集、种植——中药材的初加工——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机械行业和包装印刷行业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辅料。目前少数企业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按照GAP(药品种植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始起步,但总体上发展不够;中药饮片企业很少,技术和设备水平较低;制药机械企业仅一两家,高精度医药用检测设备和提纯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药品内包装材料基本上从江浙一带采购。
  
   三是集群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投入不足,医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东北地区多数医药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生物医药和化学药物基本停留在仿制水平,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品种雷同、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一方面,长期以来,真正具备条件研发新药的医药企业很少,在药物研发方面,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很少关注市场信息,与企业缺乏合作;另一方面,企业投资主要花费在硬件建设上,研发普遍投入不足。
  
   四是企业间合作度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尚未建立。产业集群内部大多数企业分散独立,“小而全”状况使组织程度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生产效率低下,没有建立起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联合生产网络。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良性发展的中心卫星工厂制度也推广不够。
   
  促进东北地区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增强发展东北地区医药产业集群整合性发展的凝聚力。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应采取战略联合、资产重组、委托加工等多种形式,加强合作,及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结构,选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围绕培育和延伸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资金、设施、人才、技术、信息较为集中的先发优势和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形成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研发、人才和技术成果聚集、国际信息交流中心,打造、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与核心区互补定位的医药企业群体,充分利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成长的机遇,重点在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抗生素、化学原料药领域实现突破,做到抗生素及粉针、中药粉针、OTC及保健药品生产规模居全国首位。
   
  第二,围绕延伸产业链和培育产业群做文章。首先,进一步完善东北地区医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医药产业园区的聚集作用和集群效应。其次,从基础较好的中药行业入手,培育和延伸产业链,推动医药产业科、工、贸一体化发展。
   
   第三,政策引导,大力扶持医药产业的发展。一是研究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从财税、融资、土地、技术入股、人才引进等方面扶持东北地区医药产业集群整合性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选择有创新前景的技术项目和市场份额大的优势品牌重点扶植;尝试组建由政府主导、多元化主体参加的专业化产业投资公司,解决资本瓶颈。三是鼓励和促进东北地区医药研发机构与医药企业各种形式的联合,建立产学研一条龙的开发联合体,推动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