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化工

2018年中国国内石油焦市场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11
2018年国内石油焦产能有所增加,既有新产能的投入也有闲置产能的复产。但是受2018年税费改革影响,在第二季度上演了地方炼厂加长版检修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国产石油焦的供应量。另外,随着渣油加氢工艺的增加,分流了延迟焦化装置的原料,进一步影响了石油焦的产量。
                           图1 2018年国内石油焦供应情况图
                                           单位:万吨

                                                                                   来源:隆众资讯
据隆众资讯统计,2018年国内石油焦总产量为2700万吨,同比下降1.07%。1-8月份受国内炼厂延迟焦化装置检修情况较多,整体开工率不及去年,国内石油焦产量同比下降53万吨或2.94%。尤其6-7月份地方炼厂一度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出现了今年地方炼厂的检修高峰期,国内石油焦产量达到全年的低谷。四季度,国际原油价格开始深跌,截止到12月底国际原油价格跌幅超过30美元/桶。原油价格急速下滑导致炼厂大面积亏损,炼油厂开始陆续减产,但是延迟焦化装置却一直保持客观的利润,此次减产对石油焦供应量影响甚微,因此四季度国内石油焦供应量同比增加2.08%。
2018年进口石油焦总量预计在970万吨左右,同比上涨31%。2018年上半年,国内石油焦产量受检修影响较大,加之外盘石油焦价格接连上涨影响,中国石油焦进口总量高达536万吨,其中年内最高点出现在6月份,月进口量116万吨。2018年6月份,中国将石油焦纳入加征关税名单,并于8月份开始正式实施对自美进口加征25%的关税。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2018年下半年石油焦进口量大幅下降,但是鉴于国内对于中硫弹丸焦的需求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资源,因此下半年仍有部分自美石油焦资源流入。
2018年石油焦最大的终端——电解铝企业开工情况不及预期,电解铝生产企业受到来自氧化铝资源紧张、电价改革和铝价低迷的多重压力,难以对石油焦市场起到实质性的支撑作用。钢铁方面,2018年上半年钢铁厂整体经营状况乐观,加之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越来越严格,电弧炉的开工情况尚可,支撑石墨电极和增碳剂用石油焦的需求。但是下半年,随着钢铁价格的走跌,以及废钢和石墨电极价格高企影响,电弧炉炼钢开工率有所下降。燃料用石油焦以及碳化硅企业均受环保影响有所减量,另外2018年金属硅行业开工有限,整体需求大幅下降。
另外,在 2017年煅烧焦行业的暴利驱动下,2017-2018年度国内煅烧焦装置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于此同时,预焙阳极企业和铝厂也在加快配套装置的建设,导致2018年煅烧焦装置产能严重过剩。2018年四季度开始,受铝厂亏损以及错峰生产影响,终端需求明显下降,导致国内煅烧焦资源过剩问题凸显。
                                      图2 国内石油焦下游消费结构图

                                                                                  来源:隆众资讯
综合来看,2018年国内石油焦的下游消费领域,预焙阳极占比62%,燃料用石油焦占比18%,出口石油焦占比7%,增碳剂和硅用石油焦各占5%,电极用石油焦占比2%。2018年国内石油焦总消费量在3150万吨,相对于2018年国内石油焦供应来说稍显过剩。
2018年已经结束,2019年刚刚开始。短期来看国内延迟焦化装置既有新产能的投入也有老产能的退出,整体变化不大,因此国产石油焦供应量平稳为主。进口石油焦作为国内石油焦的补充,2019年将逐步回归理性,进口量或有所下降。需求方面,随着国内供给侧改革深入,钢铁和电解铝行业将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石油焦的需求量将维持平稳。但是2018年煅烧焦产能过剩严重,2019年煅烧焦行业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来源:隆众资讯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