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IT
2022-2026年中国CCUS技术专题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预测咨询报告
发布时间:2022-11-07
2022-2026年中国CCUS技术专题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预测咨询报告
- 【报告名称:】2022-2026年中国CCUS技术专题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预测咨询报告
- 【报告格式:】纸质版/电子版
-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 【中文版价格:】纸质版:7600元 电子版:7800元 纸质+电子版:8000元
- 【联系电话:】166 199 87910
- 【联系人:】龙经理
报告摘要
CCUS 技术指将二氧化碳 (CO₂) 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或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以实现长期与大气隔绝的过程。由于其可以把排放出的 CO₂ 进行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 技术将成为“碳中和”阶段代表性的“负碳技术”。
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已经有大量的 CCUS 装置被投入实际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全球各类 CCUS 装置的二氧化碳利用能力总计达 43.7 MtCO₂/年,主要利用方式包括油田采收及封存、肥料、化工、合成燃料、发电、钢铁及氢能等众多行业。
油田采收及封存是目前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利用方式。油田采收类的设施最早在 1970-1980 年代就开始运营,运营模式为天然气加工厂将分离出的 CO₂ 提供给当地石油生产商,石油生产商将 CO₂ 作为驱油剂进行强化采油,以提高石油采收率。强化采油技术主要是将 CO₂ 注入油层中以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理想状态下,每吨液态 CO₂ 的驱油剂可以驱出 3 吨原油,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利用二氧化碳强化采油技术可将油井的石油采出率提升 7%-15%。
二氧化碳封存方面,1996年挪威Sleipner海上天然气设施启用了全球第一个具有专用二氧化碳储存和监测功能的大型二氧化碳捕获和注入项目;该项目目前已累计在位于约1公里的深岩层中储存了超20Mt二氧化碳。
近年来,在全球持续关注的背景下,各类 CCUS 装置数量快速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统计,全球处于开发初期、在建及开发中和运行中的 CCUS 项目总量从 2019 年的 59 个增长至 2021 年的 195 个,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80% 以上。
2021 年在运行中的 CCUS 项目仅占所有项目的 14%,其余均为在开发中和在建的项目。分地区来看,新建项目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美国约有 68% 的 CCUS 项目处于开发及建设过程中,欧洲也有 60% 的项目处于该阶段,而其他区域处于开发期的项目数量和比例都较少。
欧美大型化工企业在 CCUS 相关的技术合作模式方面也做出了大量探索和尝试。2021 年巴斯夫和林德集团宣布,合作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 CWLP 发电厂建造并测试一个每天捕集 200 吨二氧化碳的项目,利用巴斯夫的先进含水胺溶剂和过程技术和林德公司的新型碳捕集流程和工程创新共同推动项目的落地。同年在欧洲,巴斯夫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宣布,合作在德国安特卫普港口和巴斯夫安特卫普一体化基地联合开发全球最大的碳捕集项目,计划 2025 年开始运营,预计在项目运营的前十年里便能够减少 142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报告目录
报告目录
2022-2026年中国CCUS技术专题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预测咨询报告
第一章 CCUS技术相关概述
第二章 2020-2022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发展分析
2.1 2020-2022年中国碳排放综况简述
2.1.1 碳排放总量规模
2.1.2 碳排放下降斜率
2.1.3 碳排放结构分布
2.1.4 区域碳排放规模
2.2 2020-2022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布局
2.2.1 碳中和基础优势
2.2.2 碳中和发展历程
2.2.3 碳中和实践进展
2.2.4 碳中和发展热点
2.2.5 碳中和园区建设
2.2.6 碳中和发展挑战
2.2.7 碳中和发展机遇
2.3 2020-2022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实现基本路径
2.3.1 森林碳汇
2.3.2 负碳科技
2.3.3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2.3.4 电力装机清洁化
2.3.5 终端能源电气化氢能化
2.3.6 工业过程脱碳与工艺变革
2.4 2020-2022年各省碳中和战略实践进展
2.4.1 明确战略目标
2.4.2 供给侧层面
2.4.3 需求侧层面
2.4.4 提高能耗降低要求
2.4.5 生态碳汇与低碳技术
2.5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
2.5.1 排放路径
2.5.2 技术路径
2.5.3 社会路径
2.6 中国碳中和建设问题和推进策略
2.6.1 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
2.6.2 碳中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2.6.3 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方式
2.6.4 实现碳达峰重点任务
2.6.5 加快各领域深度脱碳
2.6.6 多措并举推进碳减排
第三章 2020-2022年全球CCUS技术发展综况
3.1 2020-2022年全球CCUS技术发展现状
3.1.1 全球CCUS技术发展历程
3.1.2 全球CCUS技术发展环境
3.1.3 全球商用CCUS数量规模
3.1.4 全球CCUS项目区域分布
3.1.5 全球CCUS技术应用领域
3.1.6 全球CCUS典型项目发展
3.1.7 全球CCUS技术封存潜力
3.1.8 全球CCUS技术贡献评估
3.1.9 全球CCUS技术发展前景
3.1.10 全球CCUS技术发展趋势
3.2 2020-2022年全球CCUS技术专利申请情况
3.2.1 CCUS技术专利时间演进
3.2.2 CCUS技术专利空间分布
3.2.3 CCUS技术专利热点技术
3.2.4 CCUS技术专利前沿技术
3.2.5 CCUS技术专利细分领域
3.3 美国CCUS技术发展分析
3.3.1 美国CCUS技术发展环境
3.3.2 美国CCUS项目部署现状
3.3.3 美国CCUS项目发展规模
3.3.4 美国CCUS项目资助情况
3.3.5 美国CCUS技术发展路径
3.3.6 美国典型CCUS项目介绍
3.3.7 CCUS规模化部署路线图
3.4 欧盟CCUS技术发展分析
3.4.1 欧盟CCUS项目部署现状
3.4.2 德国CCUS技术发展现状
3.4.3 挪威企业CCUS项目合作
3.4.4 欧盟典型CCUS项目汇总
3.4.5 欧盟CCUS技术发展机遇
3.5 日本CCUS技术发展分析
3.5.1 日本CCUS技术发展态势
3.5.2 日本CCUS项目部署现状
3.5.3 日本CCUS全球战略部署
3.5.4 日本CCUS项目投资动态
3.5.5 日本牵头成立亚洲CCUS网络
3.6 其他国家CCUS技术发展分析
3.6.1 英国
3.6.2 巴西
3.6.3 印度
3.6.4 加拿大
3.6.5 新加坡
3.6.6 澳大利亚
3.7 国际CCUS技术发展经验借鉴
3.7.1 CCUS项目国际合作
3.7.2 CCUS技术政策激励
3.7.3 CCUS市场机制灵活
3.7.4 CCUS投资资金支持
第四章 2020-2022年中国CCUS技术发展综合分析
4.1 我国CCUS技术政策环境
4.1.1 CCUS政策发布情况
4.1.2 CCUS技术相关政策
4.1.3 CCUS领域区域政策
4.1.4 CCUS政策发展成效
4.1.5 CCUS税收优惠政策
4.1.6 CCUS技术标准体系
4.1.7 CCUS相关激励政策
4.1.8 CCUS领域团体标准
4.1.9 CCUS技术指南试行
4.2 我国CCUS技术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威胁分析
4.2.4 机会分析
4.3 2020-2022年我国CCUS技术战略布局分析
4.3.1 CCUS碳源的基本情况
4.3.2 CCUS技术的发展历程
4.3.3 CCUS技术的发展阶段
4.3.4 CCUS技术发展必要性
4.3.5 CCUS技术发展的意义
4.3.6 CCUS技术的发展综况
4.3.7 CCUS技术的发展进程
4.3.8 CCUS技术发展的效益
4.4 2020-2022年我国CCUS项目发展状况
4.4.1 CCUS项目成本分析
4.4.2 CCUS项目发展成果
4.4.3 CCUS项目运营情况
4.4.4 CCUS项目分布情况
4.5 2020-2022年CCUS项目商业模式分析
4.5.1 CCUS项目商业模式现状
4.5.2 CCUS项目融资渠道分析
4.5.3 CCUS项目的碳利用方式
4.5.4 CCUS商业模式发展问题
4.5.5 CCUS商业模式发展策略
4.6 我国CCUS技术发展挑战
4.6.1 经济方面
4.6.2 技术方面
4.6.3 市场方面
4.6.4 环境方面
4.6.5 政策方面
4.7 我国CCUS技术发展对策
4.7.1 CCUS技术的发展策略
4.7.2 CCUS技术的发展建议
4.7.3 CCUS技术的发展路径
4.7.4 CCUS技术的政策建议
4.7.5 推进CCUS商业化的对策
4.7.6 加快统筹规划与布局优化
第五章 2020-2022年CCS技术发展状况分析
5.1 CCS技术基本介绍
5.1.1 CCS技术基本分类
5.1.2 CCS技术发展背景
5.1.3 CCS技术研究进展
5.1.4 CCS项目应用领域
5.2 2019-2021年全球CCS技术发展分析
5.2.1 CCS政策环境
5.2.2 CCS发展现状
5.2.3 CCS发展态势
5.2.4 CCS项目数量
5.2.5 CCS区域分布
5.2.6 CCS战略合作
5.2.7 CCS经济价值
5.2.8 CCS发展趋势
5.2.9 CCS市场预测
5.3 2020-2022年我国CCS技术发展分析
5.3.1 CCS推广现状
5.3.2 CCS项目融资
5.3.3 CCS发展机遇
5.3.4 CCS面临挑战
5.3.5 CCS市场机制
5.3.6 CCS推广策略
5.4 CCS项目投融资状况分析
5.4.1 对CCS的需求
5.4.2 CCS投资驱动力
5.4.3 CCS项目投资风险
5.4.4 CCS项目政策机遇
5.5 碳中和背景下CCS技术纳入碳市场的必要性分析
5.5.1 CCS融入碳市场的必要性
5.5.2 CCS融入碳市场存在的问题
5.5.3 国外CCS技术纳入碳市场的实践
5.5.4 国外CCS技术纳入碳市场的启示
第六章 我国CCUS技术细分行业应用情况
6.1 石油行业
6.1.1 CCUS发展的重要意义
6.1.2 CCUS技术促进油气增产
6.1.3 油气企业CCUS项目布局
6.1.4 油气企业CCUS发展动态
6.1.5 油气行业CCUS业务发展挑战
6.1.6 油气行业CCUS业务发展建议
6.1.7 油气行业CCUS业务发展机遇
6.2 水泥行业
6.2.1 水泥行业CCUS技术发展背景
6.2.2 水泥行业CCUS技术发展现状
6.2.3 水泥企业CCUS项目战略布局
6.2.4 水泥行业CCUS技术创新发展
6.2.5 水泥行业CCUS技术应用挑战
6.2.6 水泥行业CCUS技术应用前景
6.2.7 水泥企业CCUS技术应用案例
6.3 钢铁行业
6.3.1 钢铁行业CCUS技术应用状况
6.3.2 钢铁行业CCUS技术应用挑战
6.3.3 海外钢企CCUS/CCS项目投资
6.3.4 钢铁行业开发CCUS技术路径
6.3.5 钢铁行业CCS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6.4 船舶行业
6.4.1 船舶行业CCUS技术应用背景
6.4.2 船舶行业CCUS技术应用问题
6.4.3 船舶行业CCUS技术解决方案
6.4.4 船舶行业CCUS技术应用展望
6.5 煤电行业
6.5.1 电力能源转型的矛盾
6.5.2 “煤电+CCUS”的产业构成
6.5.3 政策性金融助力“煤电+CCUS”
6.5.4 煤电CCUS示范工程开建
6.5.5 促进“煤电+CCUS”发展的建议
6.6 煤制氢行业
6.6.1 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现状
6.6.2 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机遇
6.6.3 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挑战
6.6.4 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建议
第七章 我国重点企业CCUS技术布局分析
7.1 中国石油
7.1.1 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7.1.2 积极开展试点示范
7.1.3 支持完善CCUS标准
7.1.4 CCUS配套技术成熟
7.1.5 广泛参与国内外合作
7.1.6 CCUS未来战略布局
7.1.7 CCUS未来发展路径
7.2 吉林油田
7.2.1 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7.2.2 CCUS技术战略布局
7.2.3 CCUS技术发展模式
7.2.4 CCUS技术发展思路
7.2.5 CCUS技术研发动态
7.2.6 CCUS未来发展目标
7.3 中国石化
7.3.1 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7.3.2 CCUS技术研发进程
7.3.3 CCUS技术发展成果
7.3.4 CCUS技术战略布局
7.3.5 CCUS项目建设进展
7.3.6 CCUS项目投资动态
7.4 广汇能源
7.4.1 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7.4.2 CCUS+氢能布局
7.4.3 CCUS具体拟建项目
7.4.4 CCUS项目发展优势
7.4.5 CCUS项目投资进展
7.4.6 CCUS项目投资影响
第八章 中国CCUS技术发展前景趋势预测
8.1 中国CCUS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8.1.1 CCUS技术发展机遇
8.1.2 未来CCUS技术应用展望
8.1.3 CCUS各环节技术成本评估
8.1.4 我国CCUS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8.1.5 碳中和目标下的CCUS减排需求
8.1.6 基于源汇匹配的CCUS减排潜力
8.1.7 我国CCUS市场规模发展预测
8.2 中国CCUS技术及投资发展趋势分析
8.2.1 CCUS项目投资类型
8.2.2 CCUS项目投资方向
8.2.3 CCUS技术发展路径
8.2.4 CCUS技术发展趋势
图表目录
图表 CCUS技术及主要类型示意图
图表 CCUS技术环节
图表 CCUS与其他减排技术对比
图表 CCUS技术流程及分类示意图
图表 按不同方法对碳捕集技术进行分类
图表 按第一种分类方法对不同技术路线进行梳理
图表 按第一种分类方法对不同技术进行比较
图表 大部分中国CCUS项目均使用燃烧后或燃烧前捕集技术
图表 不同类型碳运输技术比较
图表 海底管道运输与船舶运输经济性的比较
图表 根据工程技术手段的不同对碳利用技术进行分类
图表 根据工程技术手段的不同对碳利用技术进行分类
图表 不同封存类型的比较
图表 2019-2021年全球各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变动情况
图表 1965-2055年重点国家碳排放下降斜率
图表 2021年全球各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变动情况
图表 2021年人均碳排放量最少的中国省会城市TOP10
图表 2021年人均碳排放量最少的中国省会城市TOP10
图表 碳中和目标被不断强化
图表 我国CDM林业碳汇公示项目情况
图表 2013-2021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企业数量变化
图表 2013-2021年中国节能服务行业项目投资情况
图表 2012-2021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节能能力
图表 2020-2060年新能源装机测算
图表 2020-2060年电量供给结构
图表 2020-2060年装机容量结构变
图表 一次能源到终端消费示意图
图表 2020-2060年人均耗电统计
图表 2020-2060年我国电气化率走势
图表 制氢方式和单位成本
图表 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核算组成
图表 不同行业的碳排减排工艺改进
图表 江苏省钢铁超低品排放差别化电价加价标准
图表 《浙江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图表 2019-2021年天津能耗降低要求
图表 碳中和愿景的排放路径
图表 零排放技术路径
图表 净零排放技术路径
图表 碳中和愿景的社会路径
图表 全球CCUS发展历程
- 电话订购:166 199 87910
- 邮件订购:hjbaogao@163.com
- 微信订购:166 199 87910
数据来源权威
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统计局年鉴,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专业品质保证
公司从事行业研究与市场调研多年,具有资深研究与咨询人员30多位,90%以上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11、985高校及研究生比例为50%。同时,公司拥有强大的智囊顾问团,与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专家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高素质的专业研究团队将帮助客户实现价值,与客户一同成长。
买得放心省心
公司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在客户中信誉良好,报告订购以后我们的研究人员将会为您提供全程的后续修改及补充服务。
享受增值服务
购买研究报告后公司将提供一年的行业数据、产量数据免费更新服务。
贴心定制报告
如果您在网站上找不到你要的报告,您可以来电订制您要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