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锁零售行业的技术水平
零售行业通过连锁方式经营,通过连锁管理相关技术实现统一的运营管理。 零售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下属门店较多,需要由企业统一制定标准,通过标准化的 制度和流程进行规范。连锁经营把流通体系中的采购、仓储、物流、批发和零售 环节有机结合,通过集中采购、仓储和配送降低成本,利用连锁经营系统完成数 据的采集与归结,便于随时掌握商品所处的流通环节和销售情况,提高反应速度 和决策能力。信息化是零售连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零售行业的广泛应用, 使零售企业与上下游、零售门店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行业资源配置得以优化。
2、连锁零售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根据盈利方式的不同,零售行业主要分为三种经营模式:
(1)连锁零售自营
自营模式是由零售企业直接采购商品,待购销商品验收入库后,将作为零售 企业的库存,与商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收益均由零售企业承担。自营方式下, 购销差价将是主要利润来源。
(2)联营
连锁零售报告_2019-2025年中国连锁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预测研究报告显示联营模式是由供应商提供商品在零售企业卖场指定区域设立品牌专柜由供 应商的销售人员负责销售,双方共同管理。在商品尚未售出的情况下,该商品仍 属供应商所有,零售企业不承担该商品的跌价损失及其他风险,主要的利润来源 是销售额扣点。
(3)租赁
租赁模式是零售企业提供门面或柜台租赁,并收取一定的租赁费用,零售企 业的租赁业务利润来源即为租金收入。按照租金收入的确定方式,可分为固定租 金和浮动租金。租赁用途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根据门店布局规划租赁给租 户,进行一般商品的销售;另一部分是作为门店百货或超市业务的补充,包括餐 饮、娱乐、特殊商品零售等。
3、连锁零售行业特性分析
零售行业的景气程度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的好坏会反映在 GDP、居民收入水平等多方面指标,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因此会存在一定的周 期性。但是零售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终端核心地位,对供应商成本的议价能力总 体较强。在消费领域,零售行业销售的大部分商品属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生活必 需品,价格需求弹性较小。零售行业在宏观经济景气时期可以较好地分享经济增 长,在经济调整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防御性,可以较好地抵御宏观经济变化对市 场带来的冲击。
零售行业区域经营的特点较为显著,主要原因在于:(1)零售商依靠多年经 营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区域经营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的认知和品牌依赖, 减少宣传费用,也便于利用本地成熟的销售网络,高效调配资源,发挥协同效应; (2)在本地多年经营的零售企业对当地的经营环境、消费习惯和竞争对手更加 了解,在市场变化时能够快速适应并做出调整,在区域扩张时能够降低物业选址 和经营风险,获取优质的商业物业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3)零售商品的生产商 多采用区域代理模式,全国统一采购较难实现,而区域采购便于充分发挥规模效 应,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
零售行业受到一定的季节性影响。一方面,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 假日期间,零售企业营业额较平时大幅增长,零售商通过促销和宣传等一系列营 销活动提高销售;另一方面部分产品本身具备季节性,如服装鞋帽、空调电风扇 等家用电器、粽子月饼等节日食品。零售企业根据节假日和产品的销售周期合理 安排存货,保证商品的及时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