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业

2018年城市燃气供应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法律法规及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21
1、2018年城市燃气供应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3 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燃气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 气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管理工作。城市燃气行业的国家主管部门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都市城市燃气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为成都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本行业的自律机构是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及各地方城市的燃气行业协会。
2、2018年城市燃气供应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城市燃气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城市燃气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2)关于城市燃气行业的产业政策
国家发改委于2012 年10 月14 日颁布《天然气利用政策》,根据不同用气 特点,将天然气用户分为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化工和其他 用户。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不同用户的用 气特点等各方面因素,将天然气用户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在 天然气利用顺序中,除分户式采暖用户属于允许类用户外,其他城市燃气用户均为优先类用户。
(3)国家关于城市燃气行业的主要监管政策
国务院于2010 年11 月公布了《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管理条例中明确国家 对燃气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对于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企业,在具备下列条件的 前提下,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
①符合燃气发展规划要求;
②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和燃气设施;
③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经专业 培训并考核合格;
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4)燃气行业发展规划
2016 年12 月24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明 确以下基本原则:天然气供应立足国内为主,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投入;加快 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实现全国主干管网及区域管网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调峰及 应急储备建设,保障民生用气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遵循“四个革命、一个 合作”能源发展战略思想,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 经济带发展战略,贯彻油气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协调发展,以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为发 展目标,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逐步把天然气培育成主体能源之一,构建结构合 理、供需协调、安全可靠的现代天然气产业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 年5 月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 若干意见》,明确将推进非居民用气价格市场化,进一步完善居民用气定价机制。 依法合规加快油气交易平台建设,鼓励符合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交易,通过市场 竞争形成价格。加强管道运输成本和价格监管,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 科学制定管道运输价格。《意见》同时提出将建立天然气调峰政策和分级储备调 峰机制。明确政府、供气企业、管道企业、城市燃气公司和大用户的储备调峰责 任与义务,供气企业和管道企业承担季节调峰责任和应急责任,地方政府负责协调落实日调峰责任主体,鼓励供气企业、管道企业、城市燃气公司和大用户在天 然气购销合同中协商约定日调峰供气责任。
2017 年2 月23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四川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提出“十三五”期间,四川将继续完善油气输配管网设施,加快省内天然气输送 管网建设。在加快省内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的同时,将继续延伸和完善天然气支 线网络建设,提高天然气输送能力。通过天然气管网延伸、天然气液化储存及长 途运输等方式及建设压缩天然气(CNG)母子站、液化天然气(LNG)/液化-压 缩天然气(L-CNG)加气站等措施,解决省内尚未使用天然气地区的天然气利用 问题,从而扩大四川天然气供应范围。预计到2020 年新增输气管道2,143 公里, 输气管道总长度达到1.9 万公里。
2017 年4 月,成都市经信委发布《成都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成 都市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当超前”的原则,加快完善天然气基础设 施体系,不断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将继续积极推广使 用天然气,提高燃气普及率,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 城市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 规划和工业强基行动的新形势下, 市内工业用气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统筹城乡进程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居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气和商业用气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将加大天然气汽 车推广应用力度,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将继续上升,车用天然气将稳步增长。综合 考虑,“十三五”期间,全市天然气需求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预计到“十三 五”末,全市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73 亿立方米,年均增长5.40%。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