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

2015-2019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10-23
1、2015-2019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1)垃圾焚烧发电产业政策持续利好,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具有高度的社会敏感性,政策支持与引导规范是行业发展 的关键。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产业规划、财税制度、电力销售等方面出台了一系 列支持政策。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我国垃圾焚烧发电 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垃圾焚烧发电行 业的监管力度,行业监管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级政府部门先后制定或修订 了一批环境保护和垃圾焚烧发电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准入与监管,进一步规范 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为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 环境。
(2)垃圾清运量不断提高,焚烧处理需求稳步增长
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 年)》,预计到2020 年全国总人口 将达到14.2 亿人左右,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从而促使城市生活 垃圾清运量将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快速增长与垃圾处理相对滞 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大量垃圾未能得到合理处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较于卫 生填埋、堆肥等无害化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处理具有处理效率高、无害化彻底、 减容效果好、资源可回收利用、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等优势,是垃圾处理行业的 主流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将随着垃圾清运量的不断提高而稳步增长。
(3)焚烧处理占比较低,行业增长空间较大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仍以填埋方式为主。垃圾填埋分解过程 中会逐步释放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并容易发生垃圾渗滤液渗漏,对周边环境 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填埋分解缓慢,将长期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我国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将长期存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处理需求快速增长与城 市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将日益凸显,通过焚烧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彻底 化”处理已成为社会共识。
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到2020 年底,具备条件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实现原生垃圾“零 填埋”;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其中 东部地区达到60%以上。截至2016 年底,我国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中填埋处理占比为66.18%、焚烧处理占比仅为31.38%,我国垃圾焚烧处理 行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4)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垃圾焚烧发电报告_2019-2025年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行业起步较晚,大部分技术主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或 吸收消化国外技术而形成。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实施,使得垃圾 成分复杂、含水量较高,原装国外技术无法完全满足国内垃圾焚烧及环保要求。 近年来,随着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 础上开发出满足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城市生活垃圾特点和环保要求的焚烧处理设 备,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行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2、2015-2019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1)垃圾焚烧发电“邻避效应”依然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垃圾焚烧 过程中产生的恶臭、二噁英类物质、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由 于部分民众对垃圾焚烧发电的认识不足,容易对所在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产生抵触情绪。虽然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强垃圾焚烧宣传教育,并执行全球最为严 格的垃圾焚烧排放标准之一,但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行业“邻避效应”依然突出, 阻挠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运营的情况时有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 快速发展。
(2)垃圾焚烧发电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有待完善
生活垃圾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需要根据不同成分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 类处置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效率。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制 度尚未完全建立实施,垃圾含水量普遍较高,导致焚烧热效率较低。同时,未经分类的垃圾焚烧处理时容易产生二噁英类物质、氮氧化物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 从而增加了焚烧处理过程中的烟气处理难度。
(3)垃圾焚烧发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快速发展,行业新进投资者日渐增多。我国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一般采用政府特许经营的方式实施,受资源及环境等因素的影 响,地方政府一般根据当地垃圾产生量规划适当规模的焚烧处理厂,并授予经营 者特许经营权。由于特许经营权具有排他性,在当地不出现大规模新增垃圾焚烧 处理需求的情况下,特许经营权具有较强的稀缺性。因此,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 烈,导致行业利润空间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