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

2018年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12
1、有线充电器竞争格局

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中国大陆地区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 品制造行业的主要承接地及消费市场,国际知名的智能终端品牌企业纷纷在大陆 设厂,导致充电器等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产能也逐渐向中国大陆集中。近几年, 得益于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迅速普及与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国产手机技术能力 日渐成熟,国内手机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华为、小米、OPPO、 vivo 等国内智能手机品牌强势崛起。而随着国内智能手机行业集中度提升及品牌 化发展,其对充电器配套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产品品质不佳、技术 工艺落后、研发实力不强的充电器制造企业被挤出市场,行业通过优胜劣汰,逐 渐向行业内几家大型龙头生产企业集中。此外,近年来由于智能终端消费者对产 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原装配件的认可度和需求得到极大地提升,也从客观 上加速了行业的洗牌,众多竞争力较弱的配件生产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目前,全球有线充电器行业生产企业主要包括赛尔康(芬兰)、光宝(台湾)、 奥海科技、雅达(美国)、天宝(香港)、比亚迪等,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2、无线充电器竞争格局

无线充电器具有方便、安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能够改善智能手机、平 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续航时间短的问题,因此是未来充电技术升级的发展趋势。随着无线充电功率的提升、充电范围的扩大以及产业链的逐步完善, 未来无线充电器将打通手持设备、汽车和家用电器等应用领域,将重新塑造人们 在出行和居家时的充电习惯。随着技术成熟,无线充电已经在消费电子、智能家 居、智能穿戴等领域蓬勃发展。借助无线充电技术发展,摆脱有形充电线路的束 缚,无线充电器将成为物联网产业不可忽视的一环。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各消费电子巨头陆续推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 产品。当前,苹果、三星等诸多智能终端设备厂商均有成熟产品推出,无线充电 商业化进程明显加速。在下游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无线充电器 生产企业进行布局。目前,市场上的无线充电器品牌主要有三星、小米、华为、 Mophie(墨菲)、公牛、Belkin(贝尔金)等。由此可见,当前无线充电器市场 格局仍然较为分散,生产企业数量众多,竞争较为激烈。目前无线充电器的主要 生产企业有立讯、泰克威、迪比克、合力泰、奥海科技等。
3、移动电源竞争格局

从生产区域来看,由于移动电源的主要核心部件电芯、PCB、胶壳等大部分 由中国大陆生产,国内制造可减少运输环节及降低采购成本等原因,目前,中国 移动电源的生产企业则大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深圳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和移动 电源产品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和最大出口基地,拥有完整的移动电源制造产业链 条,上下游企业众多,是全球移动电源生产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由于移动电源技术门槛不高,生产所需的资本投入也相对不大,近年来许多 智能终端产品生产厂商纷纷涌入移动电源产品制造领域,移动电源市场得以快速 发展。但由于此前移动电源行业没有形成统一的、强制性的标准,导致行业长期 整体处于无序竞争的发展状态,产品可替代性强、市场集中度低、产品质量水平 参差不齐、安全问题频现、价格市场混乱、虚标电池容量等问题也日益突显。随 着2018 年国家标准(GB/T35590-2017)的出台,这一情况将得到改观。
目前,Mophie(墨菲)、小米、安克(Anker)、BestBuy(百思买)等品牌 企业是全球知名的移动电源供应商。
在智能终端充储电行业主要面临的竞争对手有赛尔康技术有限公司、光 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雅达电子(罗定)有限公司、天宝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比 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他们的具体情况如下:
1、赛尔康技术有限公司
赛尔康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尔康”)总部设在Salo(芬兰),为瑞 典Nordstjernan 集团及瑞典国家第六养老基金共同拥有。主要从事研发和生产用 于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充电器,主要客户包括各大手机和平板电脑品牌及制造 商。其他类电子设备包含如笔记本电脑、网关、路由器、机顶盒、照明设备等。除了主营业务,赛尔康集团也研发及生产移动电源及数据线。赛尔康在中国深圳、 贵港, 巴西玛瑙斯、印度金奈及诺伊达设有工厂。此外,还在美国,巴西,台 湾,韩国,香港及日本设有办事处。
2、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宝”)创立于 1975 年,在台湾证券 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2301)。光宝提供产品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讯、消费 性电子、汽车电子、LED 照明、云端运算、工业自动化及生技医疗等领域,光 宝旗下产品包括光电产品、信息科技、储存装置、手机配件等。
3、雅达电子(罗定)有限公司
雅达电子(罗定)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5 年,生产销售高频开关式电源、高 频元件、调幅器、调谐器、电线产品,磁性电子元件及注塑产品,电子线路板及 其配件。手机充电器生产基地主要在罗定。
4、天宝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天宝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宝”,股票代码:01979.HK)1979 年在香港成立,是一家制造消费品开关电源及用作工业用途的智能充电器及控制 器的厂商。天宝致力于研发电源技术及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不同的行业领域, 包括消费品开关电源(电讯设备、媒体及娱乐设备、家庭电器、照明设备、保健 产品等;工业用途的智能充电器及控制器(主要适用于电动工具);新能源电动 车行业的充电设备(主要适用于四轮电动车、二轮电动车)。天宝在中国及匈牙 利设立生产基地,并在韩国、美国、印度等地区设有办事处。
5、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创立于 1995 年,分别在香港 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1211.HK)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594), 主营业务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在电子领域,比亚迪是电 子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客户提供设计、研发、制造、供应链管理和售后等一 站式服务。目前主要业务包括电子产品金属结构件、塑胶结构件、3D 玻璃、陶 瓷,充电器、二次充电电池等零部件制造及整机设计、组装等业务,其产品覆盖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 工业电子、物联网等行业。
6、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立克”,股票代码:002782), 成立于1995 年,主要生产磁性元件和开关电源产品,磁性元件产品主要包括开 关电源变压器和电源变压器、电感等,电源产品主要包括电源适配器、动力电池 充电器以及各类定制电源。其产品被应用于 UPS 电源、PC 电源、LED 照明、 汽车电子、工控及仪器仪表、网络通讯、智能电网、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
7、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充电器、移动电源等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 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表、VR 眼镜等)、 智能家居(电视棒、智能排插、家用路由器、智能摄像头等)、智能音箱等领域。
公司自成立至今,一直以充电器为公司核心产品,其中又以手机充电器为主。 经过多年的市场沉淀及深耕,公司在手机充电器领域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和客 户,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地位逐年提高,公司在全球手机充电器市场占有率(数量) 从2016 年的5.80%提升至2018 年的9.44%,客户群体包括华为、vivo、小米、 OPPO、LG、魅族、HTC、诺基亚、Reliance(印度)、传音等知名手机品牌商 和Bestbuy(百思买)、Belkin(贝尔金)、Mophie(墨菲)等国际大型数码产 品提供商。通过在充分竞争的手机产业链行业中不断竞争并胜出,公司在充电器 领域拥有了行业领先的竞争力,也为向其他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拓展打好了坚实的 基础。
随着近年来全球智能穿戴设备、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市场的崛起, 公司充电器产品应用领域涵盖的范围也不断拓宽,逐步扩展到电视棒、平板电脑、 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家用路由器、智能排插等多个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 趋势,与Amazon(亚马逊)、Google(谷歌)、华硕、腾讯、百度、大疆、360、 普联(TP-LINK)、公牛等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客户群体覆盖全球多 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度重视技术积累和储备,截至招股说明书 签署日,本公司已获得专利181 项,其中:发明专利23 项、实用新型专利110 项、外观设计专利48 项。专利覆盖快速充电、智能充电、无线充电、迷你充电、 变压器骨架、抵抗共模干扰、产品 EMC 性能检测、全自动化生产(自动超声、自动组装、自动贴片、自动焊接、自动刷板、自动测试等)、多通道测试及装置 等技术。
公司凭借持续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设计能力,优秀的生产制造能力,完善的品 质管理体系等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广东东莞、江西遂川、印度、印 尼四个生产基地,充电器年产能超过1.7 亿只,成为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行业的 领先企业。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