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垃圾发电项目投资特点

发布时间:2014-04-20
   1、垃圾发电盈利模式研究
   经过多年发展,垃圾焚烧产业的盈利模式已逐渐成熟。垃圾处理具备公用事业特征,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政府通过向垃圾处理企业支付垃圾处理补贴费、电价补贴来购买或自身直接从事垃圾处理服务;另一方面又将垃圾处理服务向居民出售,并收取垃圾处理费。
   2002年,《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和《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相继发布,征收垃圾处理费有了政策依据;2006年1月,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垃圾发电0.25元/度的上网电价补贴。2012年3月,发改委颁发《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规定垃圾发电全国统一标杆电价为0.65元/千瓦时,自2012年4月1日执行,进一步完善我国垃圾发电价格政策,促进我国垃圾发电产业长远健康发展。
   与电价不同的是,垃圾处理补贴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一方面与垃圾发电项目所在的地域有关。东部发达地区补贴标准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偏低。比如上海环境集团旗下的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补贴标准超过200元/吨,而成都项目仅为70元/吨。另一方面与项目采用的焚烧锅炉技术有关。采用炉排炉的项目补贴标准一般在65-100元/吨,采用循环化床的介于15-60元/吨之间。此外,符合条件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还可申请为CDM项目,获取碳减排收入。与发电领域其他的CDM项目相比,垃圾焚烧发电除了可以替代化石燃料发电的上网电量,实现部分温室气体减排之外,还能避免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产生的废气排放,因此具有双重减排效果。根据EB公布的数据,垃圾焚烧发电1MW装机容量可实现4862t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而火电超超临界项目仅为224t/MW,远低于垃圾焚烧发电减排量。但鉴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发电CDM项目开发进展仍较缓慢。
图表 14  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市场结构与盈利模式
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市场结构与盈利模式
 
 
图表 14  我国部分垃圾焚烧发电CDM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投资额(亿元)
处理能力(吨/日)
装机容量(MW
焚烧炉型
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吨)
天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4.29
900
20
炉排炉
136774
临沂市垃圾焚烧综合利用热电厂项目
2.78
800
25
循环流化床
66699
常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2.77
600
12
炉排炉
50361
成都洛带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
5.03
1200
24
炉排炉
142495
绍兴生活垃圾及污泥燃烧发电项目
5.09
600X6
12X4
流化床
182198
山东淄博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
2.59
1000
54
循环流化床
155445
浙江省慈溪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
2
1500
12X2
循环流化床
180254
汉阳城市固体垃圾焚烧产能项目
2.53
600
7.5
逆推式炉排炉
81551
秦皇岛垃圾发电项目
4.54
1000
9X2
机械式炉排炉
99602
保定垃圾发电项目
4.26
1200
12X2
炉排炉
151482
   我国从1994年开始收取垃圾服务费,内容限于垃圾收集和运输。21 世纪初,一些城市相继收取垃圾无害化处理费,并将两费合一,统称“垃圾处理费”。2002 年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以来,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300多个城市开征了生活垃圾处理费。由于垃圾处理费的金额与排放量相关,收费权在地方政府,因此各地垃圾处理费收取标准不同。在已开征垃圾处理费的大城市中多数采取定额收费制度。但各地的垃圾处理费收缴率并不乐观,乌鲁木齐市自2003 年以来垃圾处理费收缴率一直不足30%;太原市1/3 的住户不交或拖欠生活垃圾处理费;北京实际征收率不超过50%。收缴率的不足,加大了地方政府支付垃圾处理服务的财政压力。
图表 14  我国部分城市垃圾处理费收取方式及标准
城市
常住人口(元每户每月)
开始征收时间
深圳
13.5
2006
厦门
10
2006
昆明
10(原8元)
2009
重庆
8
2003
成都
8
2004
南宁
7
2003
大连
6
2006
福州
6
2003
西宁
6
2007
青岛
6
2006
兰州
5
2009
呼和浩特
5
2006
太原
5
2002
南京
5
2001
郑州
5
2007
天津
5
2001
广州
5
2002
徐州
4
2011
银川
4
2004
北京
3
1999
石家庄
3
2008
长春
3
2006
西安
2(元每人每月)
2005
哈尔滨
1.5(元每人每月)
2003
合肥
1(元每人每月)
2000
兰州
1(元每人每月)
2008
杭州
40元/户Ÿ年
2006
乌鲁木齐
市民每用1立方米水,
就要缴纳1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
2003
中山
用“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征收垃圾处理费,
将城乡垃圾处理费摊分到基准水价里,
由供水部门代收
2005
    提高垃圾处理费的收缴率也成了开征垃圾处理费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几年,各地也在积极进行垃圾处理费制度改革,部分城市已实行将垃圾处理费与水费、电费、燃气费或其他费用“捆绑式”收费,大大提高了垃圾处理费的收缴率。广东中山市探索建立了“用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征收垃圾处理费,将城乡垃圾处理费摊分到基准水价里,由供水部门负责代收。2007 年中山市垃圾处理费收缴率达97%以上,收费成本也同时下降90%以上。2012年1月1日起,福州也开始全面推行居民户垃圾处理费与水费捆绑征收的模式,实现一户一表改造的居民住户垃圾处理费将由市自来水公司代征。从长期看,垃圾处理费收缴率的提高将促进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发展。
 
   2、垃圾发电区域垄断特征明显
   供给的稳定性和高昂的运输成本是垃圾焚烧产业的原材料垃圾的两个特点。人均垃圾产生量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呈现“先升后稳”特征,在人口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垃圾总产量趋于稳定。垃圾运输的环保要求与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垃圾在收集中转过程中的运输成本较高。杭州市区垃圾的中间运输成本约为每吨每公里1元,约占垃圾处理总成本的15%-20%,随着燃油价格和司机工资水平的提高,成本持续提升。高昂的运输成本直接决定了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的服务范围仅限于某一较小区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从单纯的技术角度看,垃圾焚烧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它的高科技特征,尤其是焚烧系统和烟灰净化回收控制系统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否则将会造成巨大环境污染和非经济性。垃圾焚烧产业的高技术要求对于产业投入具有两方面的决定性影响:一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需要巨额的初始投入。在单纯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吸收消化国外技术和设备、自主研发技术和设备三种情况下,单位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的初始投资分别达70-75万元、40-45万元、20-25万元,建设一个1000吨/日处理能力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7-7.5亿元、4-4.5亿元和2-2.5亿元。二是固定资产在整个投入中占有很高比例。为杭州市上城区、滨江区、西湖区、江干区处理生活垃圾的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其一期450吨/日处理能力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125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280万元,占97.62%。固定资产的高投入比例是产生规模经济性最重要的原因,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高成本投入特性必然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出现规模经济。Baumol、Panzar、Willing在1982年利用成本劣可加性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某一产品的总成本小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分别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成本之和,该企业的成本函数就是劣可加的,该企业就具有自然垄断属性。
图表 14  垃圾焚烧产业具有“区域自然垄断性”
垃圾焚烧产业具有区域自然垄断性
 
 
图表 14  模型变量解释
模型变量解
 
 
    根据模型, 为垃圾焚烧项目最大自然垄断产出,当每天实际垃圾处理量小于 时,垃圾焚烧项目处于成本劣可加范围,具有自然垄断特征。以一个日处理能力105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经营数据计算可得α=75.65,β=0.0011,进而可以计算得到垃圾焚烧产业最大的自然垄断产出为1535吨,即当日处理能力小于1535吨时,垃圾焚烧项目处于成本劣可加区间,具有自然垄断特性。
    根据目前我国已建成或在建的垃圾焚烧项目的日处理能力来看,绝大多数项目的日处理能力在1500吨以下,自然垄断特征在我国垃圾焚烧产业中具有非常的普遍性。我国垃圾焚烧项目建设主要采取BOT模式。在确定建设、运营主体时主要采取招标和协商模式。在招标方式中,政府从众多竞标企业中选取一个企业作为最终的项目投资运营商。中标者一经确定,政府将与其签订长期合约,通常在20-30年。而协商模式下,政府经过初步筛选后与目标企业单独协商,该企业通常是在当地有一定背景或与当地政府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政府与目标企业在垃圾供给、建设条件、垃圾处理费等诸多方面协商成功后,即与其签订长期协议。无论以何种方式确定投资主体,在某一特定城市或县城区域内,从事垃圾焚烧处理服务的企业通常只有一家,该企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当地唯一的垃圾焚烧处理服务的提供者。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