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我国未来纯电动汽车或将免征车辆购置税

发布时间:2012-07-30
节能与新能源车新政浮出水面
  系列新政将给“推而不广”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打一剂“强心针”。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16日表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近期将由国务院发布实施。据悉,该规划将带着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浮出水面,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增值税税率降至13%等。
  税收优惠助力
  据了解,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112020年,购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免征车辆购置税。在节能汽车方面,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
  虽然税收优惠“两条腿走路”,但汽车产业经济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冀称,这对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刺激作用大于纯电动汽车。以雷克萨斯某定价27.9万车型、丰田普锐斯某定价21.8万车型为例,他表示,税收优惠将使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分别降至与中高端纯电动汽车的同一价格区间,一旦国际油价推高传统汽油车的使用成本,混合动力汽车将有很强的“以量补价”的竞争优势。
  王冀解释说,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将为消费者减少10%左右的购车成本;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则能为消费者减少15%左右的综合税负。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在充换电基础设施、安全性和续驶里程等方面比不上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即便有了税收优惠,消费者可能还将“持币观望”。
  备受关注的增值税税率和企业纳税加计扣除也将调整。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此外,为鼓励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王冀认为,这意味着增值税税率降低了4个百分点。
  政府采购政策扶持
  在政府采购方面,国家准备将符合条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列入有关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录,享受国家关于自主创新产品、节能产品等政府优先采购的扶持政策。各级政府及公共机构,将实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制性采购,逐步扩大采购规模,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采购比例不得低于10%,节能汽车不得低于50%。
  产业格局方面,到2020年,将培育形成1到2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3到5家产销规模超过5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
  王冀表示,即便按照实现规划目标的最保守估计,销售前4强的新能源车企将达到250万辆的市场销量,若上述车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意味着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到500万辆。“这需要纯电动汽车的储能难题得到解决,续驶里程从200公里突破到500公里,从而不需要大规模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王冀说。
  对于上述新政,张相木并未透露细节,但他表示:“我们规划重要的文字表述是国务院领导亲自审定的。我参与过一些规划的制定……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的。”论坛主办方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透露,今年起,财政部每年将提供10亿到20亿元资金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挑战仍严峻
  不过,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会议期间指出,由于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跟上,组织措施落实不够,实际推广数量未实现计划目标。他透露,最近,有关部门还在研究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的工作方案,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进程。
  今年一季度,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只有1830辆,混合动力汽车只有1499辆。另据中大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马宪16日透露,到2011年底,投放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大约1.5万辆左右,但其中“大概25%已经停用了”。
  科技部高新技术产业司司长赵玉海则在会上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包括:一是发展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部分试点城市鼓励性环境和配套基础设施亟待完善;二是汽车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三是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合作关系尚未建立,电动汽车尚处于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初期阶段;四是我国电动汽车尤其是乘用车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可供市场选择,尤其是满足私人用户的车型不多。

 

中国市场研究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和图片存在版权或者其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hjbaogao@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市场研究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市场研究网。

Copyright © 2018 中国市场研究网
中国市场研究网(www.hjbaogao.com.cn)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及市场前景分析调查报告,是您首选的行业调研报告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hjbaog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市场研究网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首页
分类
搜索